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为不成对的实质性腺体,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包绕尿道根部,其形状和大小均似稍扁的栗子。上端宽大,下端尖细,体的后面较平坦,贴近直肠,可经直肠指诊触及。纵径3cm,横径4cm,前后径2cm,重约20g。它的大小、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雄激素。小儿前列腺很小,性成熟期迅速生长;老年人腺组织逐渐退化,腺内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
前列腺分为外周带(PZ)、中央带(CZ)、移性带(TZ)、前纤维肌肉基质带(AFMS)。
外周带:体积最大,占前列腺的70%,在T2上表现为高信号。70%的前列腺癌发生在外周带。外周区与直肠前壁和直肠中部血管后面通过薄囊隔开,薄囊是腺体的一部分,位于最靠近直肠的位置,因此可以在直肠指检时用食指感觉前列腺。
中央带:包绕2条射精管,年轻人中央带体积约占前列腺的25%,35岁后逐渐缩小,在T2上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和低表观扩散系数。有1-5%的前列腺癌发生在此。
移性带:包绕尿道,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关,约占前列腺腺体组织的5%,约20%的前列腺癌发生在此。
前纤维肌肉基质:由平滑肌与纤维混合形成纤维肌肉基质带。前纤维肌间质是与膀胱逼尿肌相邻且不含腺体组织的厚组织。它被认为没有临床、功能或病理学重要性。
前列腺小囊:位于尿道背侧前列腺深部,为较大的盲囊,开口于精阜。它的上皮与前列腺的腺泡相似,有时有纤毛,常有许多皱襞和腺样凹陷。前列腺囊是胚胎发生时Mül-ler管(苗勒氏管,女性子宫颈也有该结构,称为宫颈囊肿)的残迹,也称男性子宫。先前认为它没有功能,近年有学者认为它也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
精囊腺:是精管的一对对称性器官,位于小骨盆中的曲折凹凸通道,直肠和膀胱之间,Denonvilliers筋膜前。精囊的主体与前列腺颈部相连,颈部终止于输精管球部的末端。精囊的长度平均为6厘米,最大厚度为15毫米。每个容量为4-6ml。
球尿道腺:也称为Cowper腺体,是位于前列腺下方的豌豆形腺体。这些腺体的长度约为1厘米,导管排入尿道。它们由小管形成,周围环绕着纤维和弹性组织。它们分泌一种液体,添加到精液中;它的作用包括在射精前润滑和冲洗尿道。
前列腺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