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logy姐妹刊!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联合深大、南京医科大等打造超声AI诊断助手,乳腺癌报告生成准确率超92%
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董发进团队与深圳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联合开发出一款基于多模态乳腺超声图像的AI报告生成系统,在超过10万例临床数据验证中表现卓越,其生成的报告在BI-RADS分类方面与中级医师水平相当,并能有效提升低年资医师的诊断一致性。该研究发表于Radiology姐妹刊《Rad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为超声智能化诊断提供了重要实践范例。
1. 研究背景 乳腺超声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致密型乳腺人群和基层医疗场景。然而,传统超声报告撰写高度依赖医师经验,存在主观性强、耗时长、不同年资医师之间诊断差异大等问题。尽管已有AI技术应用于影像分类,但能够直接从图像生成完整诊断报告的系统仍属罕见,且多数研究局限于小样本、单中心数据,临床适用性有限。
2. 研究方法 数据规模:研究回顾性收集了三家医院2020–2022年共104,364例乳腺超声病例,包含近87万张多模态(B超、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和多切面图像。 系统设计:采用“发现-印象”双模型架构,分别生成报告中的图像描述部分和诊断结论部分,支持端到端的全自动报告生成。 评估方式:由3名高年资超声医师(10–30年经验)对AI生成报告、中级医师报告以及低年资医师在AI辅助下撰写的报告进行盲审评分,重点评估BI-RADS分类接受度、病灶特征描述准确性、语言流畅度等指标。
3. 研究结果 AI vs 中级医师:在300例外部队列中,AI系统的BI-RADS分类接受度为92.33%(277/300),与中级医师的95.00%(285/300)相比达到非劣效(P<0.001)。 AI辅助低年资医师:在400例测试中,3名低年资医师使用AI辅助后,BI-RADS接受率分别从87.00%、86.50%、84.75%提升至90.75%、92.00%、90.25%,均有显著提高(P值分别为0.06、0.007、0.02)。 效率提升:AI生成单份报告仅需0.29秒,而医师平均需129秒,效率提升超过400倍。
4. 临床意义与展望 该系统不仅显著提升报告撰写效率,更有效降低了低年资医师的诊断变异风险,具备较强的临床转化潜力。未来团队计划整合临床信息(如年龄、病史)、增加多语言支持,并结合大语言模型进一步优化报告质量,推动超声诊断向标准化、智能化迈进。
论文标题: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Breast US Diagnosis and Report Generation
论文链接: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yai.240625?url_ver=Z39.88-2003&rfr_id=ori:rid:crossref.org&rfr_dat=cr_pub%20%200pubmed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仅作知识传播与学术交流之用,不涉及任何商业用途。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