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血流成像和频谱分析(必须要掌握的干货)(二)
https://mp.weixin.qq.com/s/e7Y5ETAyKkB9won4pH1bUQ
上节我们讲了一些基本的多普勒概念与知识,今天我们来讲动脉狭窄的诊断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来诊断动脉狭窄?
我们所需要的几个信息
1 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
2 狭窄后段血流紊乱
3 狭窄近心端搏动性改变
4 狭窄远心端搏动性改变
5 阻塞的间接征象,如侧支循环的建立
总结如下
今个,我们就细细来讲
(一)狭窄处流速增高
狭窄处是动脉管腔变窄的部分.确定狭窄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狭窄处流速增高.流速增加与管腔的狭窄呈正比(因为通过狭窄处血流量与正常管腔相同,因此狭窄处流速会增加)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指标来确定狭窄的严重程度
1收缩期峰值,狭窄处的最高流速
2舒张期流速,舒张末期的最高流速
3收缩期流速比:狭窄处峰值与狭窄近心端峰值之比.
流速,血流和管径之间的关系图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当直径狭窄率大约80%时,峰值流速会降至正常甚至更低,这样的流速会让我们低估狭窄的严重程度.如果发现彩色多普勒与频谱表现不一致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同时直径狭窄率与面积狭窄率也存在偏差.
一般来说,小于50%的直径狭窄,血流频谱多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中度狭窄(直径减小50-69%)时,舒张末期流速增高,与狭窄程度呈正比.重度狭窄(直径减小70以上)时,整个舒张期流速也会增高.
还有一个附加参数,收缩期流速比,多用于颈内动脉,肾动脉及肢体动脉狭窄的测定.
(二)狭窄即后段血流紊乱
检测到狭窄后区域内血流紊乱也是诊断狭窄重要的参考,表现为频谱波形的边界粗糙或者参差不齐,有时会出现涡流,检测到正向与反向波同时存在,一般存在于狭窄处的后1cm范围内.
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讲了轻度紊乱,中度紊乱与重度紊乱血流频谱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
一般重度狭窄不会存在于正常血管,如果发现,应该寻找附近狭窄的部位及其他血管病变.,尤其是当斑块较大时声影造成狭窄处显示不清时,发现重度紊乱血流应该高度重视.
(三)狭窄近心段的搏动性改变
动脉阻塞后会导致狭窄近心段搏动性增强.典型例子如颈内动脉阻塞引起颈总动脉高搏动性,如下图
A图为患侧颈总动脉称高搏动性,表现为收缩峰陡直,大部分舒张期无血流.
B图为对侧正常颈总动脉频谱
需要注意的是,如此存在侧支循环,这样的高搏动性频谱表现的并不明显,频谱有时甚至趋于正常.
(四)狭窄远心段的搏动性改变
严重动脉阻塞远段多普勒波形出现衰减的波峰.
此波形表现收缩加速时间延长,收缩峰变圆钝,收缩峰值低于正常,舒张期血流增加.
也可用“小慢波”来形容.它可以明确提示检测部位的近端存在管腔阻塞.
(五)继发效应(侧支循环)
动脉阻塞后一个重要的诊断特征就是侧支血管的血流变化,表现为流速增强,流量增加,血流反向及搏动性改变.比如常见的颈内动脉闭塞,颈外动脉就成为重要的侧支供血来源,再比如锁骨下动脉阻塞时,椎动脉成为上肢灌注的侧支,此时同侧椎动脉反流,对侧血流增加,管径增宽,流速增加等.
这些侧支的变化可以对于我们寻找动脉阻塞具体一些诊断价值,这些变化提示那么不是那么明显的血管的阻塞性病变,如发现椎动脉血流方向改变提醒我们要看看锁骨下动脉情况,侧支血管的部位可以提示我们阻塞的水平,通过继发的这些血管变化及检测可以评测侧支能力的情况.
课后总结,认真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