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超声误区
https://mp.weixin.qq.com/s/3VKS6UaR9hE5RnuqmfLtGQ
近几年超声发展迅速,超声逐渐深入人心,但对于很多就诊的患者,在不完全了解超声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误区。
误区一:“未见明显异常”就是正常?患者拿到超声检查报告后,会发现检查结果为“未见明显异常”。这个时候,患者或者年轻医生就会认为这就是正常,这是一个很要命的误区。如果说一个患者在疾病没有发展到超声等影像检测到结构改变的情况下,而认为这是正常,往往会耽误病情。建议患者如果确实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误区二:超声有辐射,少照为好。有些人认为超声就如同放射一样,探头在身体上扫射,必定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其实不然,其原理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2000HZ)。它利用的是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研究声波在人体组织器官传播中的声学特性,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大量数据。所以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电离辐射、无痛苦、可多次重复、能及时获得结论。
误区三:超声应用广泛,无所不能。有些人来院就医后,得知超声检查无辐射,对人身体没有伤害。每次在超声检查中会频繁问医生能不能把胃、肠也超一下之类的问题。目前超声包括腹部、心脏、妇产、浅表脏器和介入学组。其中浅表脏器可以做包括乳腺、甲状腺、血管、肌骨、神经、眼、淋巴结和男性外生殖器等。而像之前提到的胃肠部位,分布在人体的脏器内,在超声诊断中还不多见,主要建议患者做肠镜胃镜更直观清楚效果明显。
误区四:检查涂的“耦合剂”,对人体有伤害。在做超声时,每次大夫都会给病人在检查部位涂上一种水性的淡蓝色透明的凝胶,很多人对于这个黏黏糊糊的东西涂抹在身上很反感有情绪,身体上的各种不配合造成医生烦恼。很多人不解这种凝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对皮肤有伤害吗?
在探头与皮肤之间涂抹的叫超声耦合剂,是超声检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材料,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它会充填皮肤表面的微小空隙,不使这些空隙间的微量空气影响超声的穿透,其次是通过耦合剂的“过渡”作用,使探头与皮肤之间的声阻抗差减小。现在医院里用的试剂透声良好,既不损坏探头也不刺激皮肤。因为它是水性且可生物降解,检查后容易清洗干净。换句话理解我们的声音需要空气作为介质才能传播听得到,在真空里是无法接收信号。而耦合剂就是一种介质没有它的帮忙,在超声诊断中无法得到影像。
误区五:脂肪肝不能消失。脂肪肝主要是正常的脂质代谢途径紊乱,肝细胞中的中性脂肪、脂质沉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引起的可逆性改变。长期的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中毒、肥胖病、内分泌失常、糖尿病、酒精中毒性肝病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均可引起脂肪肝。早期的脂肪肝为可逆行,合理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误区六:检查颈部血管谈斑色变。一天的门诊下来有一半患者都是做血管超声这项检查,老年人居多,这项检查很受老年人的青睐。但检查后的结果却让很多老人不解,十分纠结。
报告结果会经常出现颈动脉内中膜粗糙(内中膜增厚)或斑块的字眼。其实早期的动脉内膜类脂质的沉积,会有少量类脂质沉积于内膜,形成脂肪条带呈线状弱回声,贴附在内膜上形成内膜增厚,这时还没形成斑块,只是有动脉硬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会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有人说软斑不好容易引起狭窄闭塞,硬斑好稳定不会移动。所谓软斑,其斑块形态多不规则,突出于官腔,内部结构呈弱或等回声者为软斑。而硬斑的斑块呈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对于斑块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1.0mm,报告会报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2mm则定义为斑块)。老年人查出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就出现紧张情绪,实际上有些是老年性所致,这好比用久的水管会生锈是同一个道理。在初步检查后可以通过咨询临床医生判断结果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健康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我们储备一些必要医学常识,从而避免无知带来的烦恼。
普大帝:号主所言极是,看还有谁敢不相信你的话,我帮你咔嚓咔嚓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