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矢状窦解剖
https://mp.weixin.qq.com/s/WrSCfCOGmJs16-eik3FMuQ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凸缘附着处,前从鸡冠开始,沿颅内面的矢状沟向后行,至近枕内隆凸处,多偏向右移行为右横窦,也有的后端分叉,分别移行于左、右横窦(详后窦汇)。
上矢状窦的横切面呈三角形,由前向后逐渐增大。左右侧壁有大脑上静脉的开口,还有突入的蛛网膜颗粒。每侧还有三个静脉陷窝,是窦壁较薄的扩大部分。顶静脉陷窝最大,枕静脉陷窝次之,在前的额静脉陷窝最小。有作者记录:儿童静脉陷窝不明显,成年人的静脉陷窝发育良好;到老年,这些静脉陷窝有彼此连续的倾向,每侧几乎成一个长形的陷窝。静脉陷窝接受大脑上静脉的开口,每个静脉陷窝可接受1~3个静脉。静脉陷窝内有许多纤维横过,还有许多柱状、中隔状或弓形的蛛网膜颗粒从下突入至陷窝内。窦的下角也有许多横行纤维束横过。
上矢状窦接受大脑半球浅层的血液,在后端还接受经顶孔导入颅骨骨膜的静脉,静脉陷窝处导入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的血液。上矢状窦起始部与鼻静脉有吻合,在儿童较明显。
上矢状窦的栓塞是最多见的常可由小儿脱水、头部外伤,皮质血栓性静脉炎及横窦的血栓等引起。在上矢状窦最前部栓塞可以不出现症状,如在顶部栓塞可以引起脑皮质被动充血,颅内压增高及视乳头水肿等严重症状。
上矢状窦可与头皮静脉、板障静脉和鼻腔的静脉交通,这些部位的化脓性感染,有可能引起上矢状窦的传染性血栓形成。
直窦
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结合处的两层硬脑膜之间,开始部明显膨大,向后下行,近枕内隆凸处偏向左移行为左横窦,或入窦汇,或分叉为左右两支,参与左、右横窦。直窦除接受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外,还直接接受小脑幕静脉和小脑静脉,这些静脉开口处都有半月瓣。
直窦的横切面也呈三角形。窦内有许多横行纤维,和有H形或网状的小梁。从组织学的观察,也有海绵状间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