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门】重症超声评估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收集下肢、盆腔、腹部的血液,通过腔静脉窝和胸廓内压的变化,进入右心房。由于下腔静脉血管壁薄、顺应性好,其内径及其随呼吸运动的变异率可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因此,利用床旁超声连续监测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化是评估休克患者进行性失血和指导液体疗法的可靠指标。
下腔静脉作为血液流入心脏的最后一站,其内径和塌陷程度一直用于重症患者容量状态的评估。研究显示,低血容量患者下腔静脉内径要小于正常血容量患者,而扩张、固定的下腔静脉通常提示患者处于容量过负荷状态。
下腔静脉管壁外侧受到腹腔内压力影响,内侧受到管腔内血压(即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在无腹腔内高压的前提下,下腔静脉内径和中心静脉压呈线性正相关(即中心静脉压越低,下腔静脉内径越窄),可用于估测中心静脉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评估下腔静脉的具体操作方法
• 选择探头:一般使用2.5~5 MHz的凸阵探头或3.5~7.5 MHz的线阵探头。
• 选择部位:在右侧锁骨中线和肋弓之间,沿着肝脏的轮廓向下移动探头,直到找到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位置。选取距右心房入口2 cm处或肝静脉入口0.5~1cm处为观测点。
• 调整角度:将探头旋转90°,使其垂直于下腔静脉的轴线,观察其横断面图像。
• 测量参数:在呼气末和吸气末分别测量下腔静脉最大内径(IVCmax)和最小内径(IVCmin),并计算呼吸变异率(IVCrvi)=(IVCmax - IVCmin)/ IVCmax × 100%。
下腔静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下腔静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是临床医师最关注的一点,我们需要分情况讨论。
(1)基于平静自主呼吸模式,下腔静脉吸气发生塌陷,因此变异度公式为:
下腔静脉内径按呼气末算(即最大值,此时为基线)。
(2)基于控制通气模式(无自主呼吸),下腔静脉吸气发生扩张,因此变异度公式为:
下腔静脉内径按吸气末算(即最小值,此时为基线)。
说明:有的文献正常值为 18% ,有的则为 12% ,原因是有的计算标准是分母按 IVC 呼气末算,有些喜欢分母按 IVC 平均值算。
(3)基于支持通气、无创通气等模式(呼吸机送气和自主呼吸交杂),由于正压和负压通气共同存在,无法判定胸腔内压变化规律,下腔静脉指标无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