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黏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瑞金医院超声医学科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https://mp.weixin.qq.com/s/3nzOR3qnQosvsXcrU-MGag
2024年4月,美国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Radiologists等组织的官方学术期刊Academic Radiology 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周建桥教授团队领衔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市人民医院、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将最新的超声黏性成像技术(Ultrasound Viscosity Imaging)用于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探讨并验证了定量黏性参数可显著提高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
乳腺组织并非均质的弹性体,还具有一定的黏性特征。弹性超声,特别是剪切波弹性超声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研究,但其基于的前提是乳腺组织是均质的弹性体。然而,由于乳腺组织是黏弹性体,剪切波在乳腺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并非恒定的,而是随着剪切波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即剪切波在乳腺组织的传播速度随激励波频率呈曲线变化,曲线斜率与组织黏性相关,可以根据应用较为广泛Voigt模型可以获得组织的黏性,单位为Pa.s(帕.秒),也可以使用频散系数(m/s/kHz)来反映组织的黏性。因此对黏性特征的检测无疑可从另一个维度反映生物组织力学特性,进而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但目前尚无系统性的临床研究对黏性成像在乳腺中的价值进行探索。

图1:A 灰阶超声图像;B 黏性图像;C 黏性图像的质控可信图(RLB Map)及参数(RLB index)
本多中心研究设定了严格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了639例含乳腺肿块的参与者,采用迈瑞的Resona 9系统进行常规超声以及黏弹性超声检查,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团队首先将两种模型的黏性定量参数(即Voigt模型和频散系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Voigt 模型的Pa.s(帕.秒)的诊断效能优于频散系数(m/s/kHz);随后,研究证实了A'-S2-Vmax(shell 2mm的最大黏性系统)是诊断乳腺癌的最佳参数,以黏性>9.97 Pa.s为界值,黏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BI-RADS分类,可将诊断乳腺癌的AUC从0.85 (95% CI: 0.82, 0.87) 提升至 0.90 (95% CI: 0.88, 0.92) (P <.001)。
图2:浸润性导管癌 A 灰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B 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超声BI-RADS诊断为4B类;CD 该肿块的黏性参数A′-S2-Vmax 为14.40 Pa.s,大于界值9.97 Pa.s,BI-RADS由4B类提升到4C类。
该研究首次基于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证实了超声黏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是继剪切波弹性超声之后,瑞金超声团队在乳腺超声领域的又一新探索。团队未来将继续对超声黏性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更为深入、广泛的探索与研究,促进超声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医学科贾宛儒主治医师、夏蜀珺主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周建桥主任医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