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表现,从入门到精通!
https://mp.weixin.qq.com/s/ftNaD-AQv8nqVu9g9wXGIQ
淋巴结肿大诊断标准:
淋巴结的测量值一直都是有争议的,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达成共识。
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就是评估淋巴结的大小,是以它的最大短径,也就是横径而不是最大径,有人以横径>1.0cm作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在我们的全身,它的数目多且是成群分布。
淋巴结炎(周边有炎性反应)
由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引起
病理表现:淋巴结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可形成脓肿及坏死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局部红肿、疼痛,周边皮肤可见到淋巴管炎所致的“红线”,感染严重者可伴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
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复肿胀,质地中等,可活动,有轻微压痛,局部皮肤无明显炎症反应
超声表现:
淋巴结体积增大,呈圆形,L/S>2V
常多发,亦可单发
包膜完整,边界稍模糊
皮质、髓质增厚,皮质呈低回声,髓质呈高回声,二者分界清楚,急性者脓肿形成时出现不规则液性区,髓质显示不清
周围组织可出现回声增高等炎性改变
血供:急性者明显增多,慢性者不丰富,均为门型供血放射状分布。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浅表组织器官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组织细菌、病毒感染后致相应区域淋巴结发生免疫反应性增生病理表现: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大量增生,淋巴滤泡增大
临床表现: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皮肤外观无改变,无明显压痛,肿大淋巴结可随相应疾病痊愈而复原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声像图表现:
淋巴结体积增大,呈圆形,L/S>2
呈多发性,包膜完整
皮质增厚较明显,呈均匀低回声,髓质形态及回声多无改变,二者分界清楚
血供轻度增多,门型供血,树权状分布
引流区浅表器官、组织相应病变声像图改变。
其他诊断要点
淋巴结结核:常多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形态结构及回声均杂乱,液化、钙化常见
恶性淋巴瘤:常多发,极低回声,血流信号丰富
淋巴结转移癌:常多发,多融合成团,回声与原发灶类似,内部液化、钙化常见。
根据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我们所说的浅表淋巴结主要是指分布在头颈部、上肢还有下肢区域的淋巴结。
其中,头颈部淋巴结包括了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及锁骨上淋巴结;分布在上肢的有腋窝淋巴结和滑车上淋巴结;位于下肢区域的包括腹股沟及腘窝淋巴结等等。
先复习一下正常淋巴结的解剖!
正常淋巴结的解剖
正常淋巴结呈扁椭圆形
大小不一,1~25mm不等
表面包有结缔组织的被膜
淋巴结门:为淋巴结凹陷处,有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
实质:周围皮质区+中央髓质区
正常淋巴结声像图表现:
正常淋巴结呈扁平椭圆形,皮质髓质分界清楚,皮质位于包膜下,呈一薄层低回声带;髓质占淋巴结50%~80%,位于中份呈稍高回声,主要成分为脂肪组织;淋巴门位于淋巴结中部,是血管神经的进出通道,常规超声下正常淋巴结几乎不显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0级~1级)
检查流程:
第一步我们要关注的是的形态及纵横比,正常淋巴结的形态规则,大多呈梭形、长椭圆形或者长椭圆形;
第二步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并计算纵横比(L/T),就是指淋巴结最大纵径与最大横径的比值,正常淋巴结的纵横比≥2;
第三步观察淋巴结门结构、髓质位置形态(居中、偏心、变形、消失);正常淋巴结门位置居中、轮廓规整;还要注意正常淋巴结皮髓质的分界清晰,皮质厚度小于淋巴门直径的1/2;
第四步看回声,正常淋巴结回声均质,内部有无钙化、液化和其他异常的回声结构;
最后一步,血管模式
1、无血流
2、淋巴门型(多见于良性淋巴结及淋巴瘤)
3、中央型(多见于恶性淋巴结)
4、周边型(多见于淋巴结转移癌和淋巴瘤)
5、混合型(同时显示上述三种血流类型的两种或三种,可见于恶性淋巴结和结核性淋巴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