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软骨周围的肿物,超声表现为无回声,你考虑什么呢?
https://mp.weixin.qq.com/s/YCBqTjiMJy6xZFHR836e3w
病例回顾
患者魏 XX ,男, 29 岁,以「 发现颈部肿物半年余 」为主诉就诊,来我科行浅表超声检查。
查体
甲状软骨周围触及一肿物,大小约 2 cm×2 cm , 表面稍隆起,可活动,边界清楚,质软,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红肿,无疼痛,无破溃,浅表静脉无曲张,无明显压痛。
超声所见
颈前正中舌骨水平可见一无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大小约 2.1 cm×2.1 cm ,边缘清晰,可见分隔回声,无回声区内透声欠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该囊性包块与深方没有相通(图 1-3 )。
超声提示
颈前正中囊性包块,甲状舌骨囊肿可能。
图 1 肿物二维纵切面声像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图 2 肿物二维横切面声像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图 3 肿物彩色多普勒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术后病理
(颈部肿物)符合甲状舌管囊肿。
病例讨论
1、 胚胎发育
在胚胎发育第 4 周时,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相当于第 2 、 3 对鳃弓的平面上,内胚层增生形成形成一伸向尾侧的盲管即甲状腺原基,称甲状舌管。
甲状舌管沿颈部正中线下降,直至未来气管的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个侧叶。
在正常情况下,到胚胎第 6 周,甲状舌管开始萎缩退化。
若到第 10 周后甲状舌管没有消失或退化不全,任何部位残留并发生局部扩张,随着分泌物的积聚,可在颈前正中形成囊肿。
2、 流行病学
甲状舌管囊肿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 50% 的病例发生于 20 岁之前,亦可见于成年人;以男性居多。
3、 临床表现
患者常以颈部发现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物就诊;可发生于颈前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位为最常见。
4、 超声表现
典型的甲状舌管囊肿表现为颈前正中无回声区,可随吞咽活动而移动,边界清晰,形态一般规则,亦可不规则,部分无回声区可见分隔,后方回声增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部分病变病程较长,内部透声差,可见点、片状低回声回声,但其后方回声增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当甲状舌管囊肿合并感染时,内部透声差,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5、 鉴别诊断
(1) 腮裂囊肿
由于胚胎时期第二、三、四对腮裂未闭造成,临床上以第二腮裂未闭较常见,多发生于颈内三角,胸锁乳突肌前缘及颌下。
腮裂囊肿与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表现相似,腮裂囊肿的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是两者鉴别依据;而且腮裂囊肿不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2) 颈部淋巴瘤
颈部淋巴瘤常为多发,圆形或类圆形,内回声较均匀,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而且肿块后方回声不增强,也不随吞咽而移动。
(3)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其本质是畸胎瘤,其胚胎起源于外胚层。常位于皮下或粘膜下的较深部位或肌肉间隙。
超声表现
为类圆形或圆形囊性包块,囊壁回声较明显,一般无血流信号。
因其成份相对复杂,内部回声可因囊肿内容物构成的成分不同而不同,有时可见牙齿、骨骼等强回声团。
(4) 甲状腺峡部囊肿
常见甲状胶质囊肿,边界清楚,有时内部可见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彗星尾征;肿物周围有甲状腺组织包绕,可随甲状腺上下同步运动。
(5) 淋巴管瘤
系淋巴管源性病变,由增生、扩张导致结构紊乱的淋巴管组成,内部含淋巴结。
颈部发病率最高,好发部位在颈后三角,超声上常表现为多房的无回声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甲状舌管囊肿发现时应积极进行手术切除,可防止甲状舌管瘘的形成。
超声可以提示甲状舌管囊肿的位置、囊肿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情况,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为手术及术后病理提供影像学依据。